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人大代表,守护生态环境,共建美丽家园也是我的责任。”尖木措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保护生态的责任和担当。
尖木措,男,藏族,中共党员,海晏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现任达玉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青海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协管员。从小生活在牧区的尖木措不仅对草原和草原上的“精灵”们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也深知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用一腔热忱连续多年在为保护野生动物不停地的奔波忙碌,用坚守和执着诠释对党的忠诚。2016年被评为学雷锋“四个100”最美志愿者、2018年被评为“青海最美湿地管护员”、2021年5月被评为“百名全国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
尖木措的生态保护之路虽然艰辛,但对他来说却意义非凡。这一切,源于他小时候听奶奶说过的一段话。“很早以前青海湖边野生动物很多,牧草茂盛,草能长到马肚子那么高,成群的普氏原羚和牧民家的羊群混在一起悠闲地吃草。”经历了草场退化阶段的尖木措,从未见过的奶奶口中的草原,这“草原”便成了他向往的梦中草原。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青海湖旅游的发展,游客越来越多,草原上垃圾也越来越多,对环湖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栖息在这里的普氏原羚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为了早日见到梦中的草原,尖木措从1996年,便开始无偿捡拾青海湖边的垃圾,并关注和保护青海湖畔的草原精灵普氏原羚。一开始,他只知道垃圾会污染草原和湖水,普氏原羚吃了救不过来,并不知道捡拾垃圾对青海湖的生态有什么样的帮助。直到2013年,尖木措请教了一位在青海湖做调研的专家,才知道普氏原羚的粪便凝固后能固定沙土,能为牧草的生长提供肥料。这让他更加坚定了保护青海湖周边草场生态环境的决心,也成了坚持的动力。没有垃圾车,便用自家的车运送垃圾;害怕普氏原羚饿肚子,便自费租赁草场,供普氏原羚吃草;为了照顾生病的普氏原羚幼仔,便自己去买牛奶喂养;为了能留住黑颈鹤,便自费给黑颈鹤做巢;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生态环保的行列中,便自费印制各类环保宣传册……二十多年,除了金钱的投入外,尖木措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每天捡拾垃圾后,他都会去周边草场上巡查,观测普氏原羚种群的变化,发现受伤或生病的普氏原羚,便立即救治。到目前为止,他救助普氏原羚和其他野生动物百余只。
刚开始身边很多牧民不理解,每天不仅要走十几公里捡垃圾,还没有钱赚,但随着垃圾减少,普氏原羚等野生动物增多,生态环境逐渐好转,牧民们慢慢改变了原来的想法。在尖木措的带动下,达玉村的100多位牧民都加入到了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列中。此外,乡政府也会不定期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去湖边捡拾垃圾。20多年的坚持,与尖木措一起“守护”青海湖的人越来越多,草原越发茂盛,草原上的野生动物数量在不断增多,环青海湖区域生态环境也逐年得到改善。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他深知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自己还肩负着群众的重托,是群众的代言人。始终积极参加县乡人大组织的相关视察、执法检查,在代表履职活动中主动联系选民,关注群众的急难愁盼,征集群众的意见建议,针对部分区域人畜饮水难、出行难的问题,在人代会期间提出了“对甘子河乡人畜饮水管道进行改造提升”“对达玉村那卡片区硬化道路进行维修”、“对上盖德沙路进行改造升级”等务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均得到县委、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争取项目等方式,先后得到妥善解决。
“一生无悔,坚守初心。”尖木措虽然只上过两年小学,但这些年的生态保护工作和履职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上,我们都可以用自己的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为身边的人带来温暖。他用另一种方式诠释了一名人大代表的担当和作为,用热爱和坚持谱写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奉献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