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助力打造国际旅游生态目的地建设有序进行。6月19日至20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康秀莲率调研组围绕“以林海雪原为依托,着力打造国际旅游生态目的地的门源实践路径”主题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门源县打造国际旅游生态目的地建设情况、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为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增效提供决策参考。
在为期两天的调研中,调研组成员通过“看、听、问、议”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祁连山国家公园访客中心生态研学基地、聚阳沟、岗什卡等8个县域重点旅游项目,详细了解各景区资源特色、从业人员情况、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及旅游服务配套等现状和存在的困难。针对各调研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作建议,如祁连山国家公园访客中心生态研学基地需系统谋划,在打造生态研学课程上下功夫;鼓励东旭高原桃花源牧户积极参与到项目建设中;照壁山景区在国家4A级景区申报工作方面加快进度,在景点门票、住宿价格上再优化等,为县域旅游业高质高效奠定基础。
在织组召开的座谈会上,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国际旅游生态目的地建设情况的工作汇报。各相关部门、乡镇以及旅游企业负责人立足本单位实际,就旅游业发展谋划和思路、进展情况、下一步工作打算等内容进行了讨论,对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进行了认真分析。会议强调,一是要做到系统谋划。充分发挥门源独特的地理和资源禀赋,依托“景色门源”金名片优势,在东部林海和西部岗什卡景区“精品化”打造上下功夫谋出路,系统谋划、科学施策,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持续擦亮生态名片。二是要强化要素保障。自然资源、林草、文化旅游等部门要协同配合,加大景区开发指导、督促和协调力度,在要素保障上形成合力。三是要做好结合文章。要在挖掘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旅游景区景点上想办法,防止景区“同质化”,力争旅游景区景点从“规模化”向“精品化”转变,积极拓展“旅游+研学”模式,适度发展新业态,力促旅游业蓬勃发展。四是建强人才队伍。把人才振兴作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吸纳县域内外的“行家里手”参与到全县旅游发展中,并积极加大从业人员业务培训,为打造国际旅游生态目的地建设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