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畔的夏日,天高云淡,碧草如茵。傍晚时分,湖风掠过金银滩草原,带着牧草与湖水的清香。力杰群培站在文迦牧场的观景台上,望着远处成群的牛羊和散落的星空帐篷,嘴角扬起一抹欣慰的笑容。八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寂寥的草原;而如今,这里已成为带动周边牧民共同致富的文旅胜地。
从大学生到创业者:一颗返乡报效的赤子心
2017年夏天,刚从西南民族大学毕业的力杰群培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在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政策引领下,这位来自青海湖畔的藏族青年,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萌生出返乡就创业的想法。身边的同学大多选择留在大城市发展,而他却毅然回到了家乡——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上大学时,我就在想,怎样才能让家乡被更多人看见”。力杰回忆道。
“8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草原。上大学时,我在孵化基地做项目,心里就一直琢磨着,怎样才能把家乡推广出去。”可是创业之路并不平坦。前期资金紧缺,力杰群培只能找朋友借。揣着东拼西凑的启动资金,他在青海湖东岸支起6顶租借的黑帐篷,开始文迦牧场的创业之路。“最困难的时候,账上只剩下几百块钱,但看到我们的牧场在青海湖畔逐渐成形,就觉得一切都值得”。力杰群培笑着回忆,眼神里却透着坚定。
从几顶帐篷到文旅综合体:让草原焕发新生机
2019年,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指引和推动下,海晏文迦牧场牧家乐转型为海北文迦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几年的艰苦拼搏,逐步建立文迦牧场生态文旅产业扶贫景观区,打造星空秘境酒店347间、精品民宿4栋,并设立文创中心、餐饮中心、游牧民体验区、游乐区、藏香手工作坊、文迦知喜书店等一系列游览及体验性配套设施,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打卡。
更令人欣喜的是,文迦牧场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让周边牧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牧场已累计带动牧户增收超7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300余个,发放劳动报酬3500余万元。仅2024年,带动金额就达190万元,现金分红63万元。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是真富”。力杰群培深知,乡村振兴不能只靠一个人。2021年,他主动找到海峰村“两委”和驻村第一书记,探索“党支部+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的创新模式,带领村民成立合作社,发展生态养殖和乡村旅游。近三年累计分红163.6万元,海峰村获分红39.4万元,有效推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根据企业用工需求,文迦牧场优先吸纳海峰村村民就业,涉及多个岗位,员工月均收入达4000元。同时,将客房保洁工作承包给村里10户牧户,户均增收8万元,文迦牧场两年为克土社牧户共计发放保洁费144.9万元,带动拉马经济,14户牧户通过牵马每户年均增收3万元,有效提升了牧户收入水平,促进了乡村旅游业态发展。通过克土社30户草场集约入股成立合作社,发展文迦肉牛肉羊品牌,壮大村集体及牧户收益,2024年分红金额为24万元,出栏牦牛肉达到10万斤以上。
此外,力杰群培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文迦牧场党支部名义牵头出资70万元为28户牧户维修暖廊、安装暖气。对家庭困难的牧户免除商铺租用费,10户牧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累计增收超百万元。在疫情期间免费提供隔离点、捐赠抗疫物资,累计帮扶困难群体超100万元。
荣誉与责任:人大代表的新使命
2021年,力杰群培先后当选海晏县人大代表和海北州人大代表。身份的转变让他更加意识到肩上的责任。“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就要当好乡亲们的‘领头羊’,让每一户牧民都能分享发展红利”。他在履职日记中写道。
2025年,文迦牧场成功入选“全国万企兴万村首批优秀案例”,成为政企协同推进乡村振兴的典范。站在新的起点上,力杰群培有了更远大的目标——助力家乡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暮色渐沉,青海湖宛如一块静谧的蓝宝石。力杰群培轻声哼起那首熟悉的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歌声随风飘荡,仿佛在诉说着一个草原青年与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从6顶帐篷到文旅综合体,力杰群培用履职日记记录下这样的心得:“人大代表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只有把群众的期盼变成履职行动,才能让共富之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