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欢迎您!N/A 返回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门户网站

以初心践使命 用担当护安康——扎根高原书写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答卷


段发秀,一位来自德令哈的医生,作为基层人大代表与高原医务工作者,始终将“为民代言”的政治责任与“守护生命”的职业使命铭记于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他心怀“国之大者”,情牵“民之关切”,全力将个人奋斗融入健康中国建设的宏大布局,以廉洁奉公的作风和攻坚克难的决心,努力破解高原群众的就医难题,推动医疗卫生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曾有一次,一位蒙古族额吉(奶奶)带着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孙子匆匆赶到医院。额吉不懂汉语,满脸焦虑,只能用手势比划着诉说孩子的病情。看着孩子苍白的面容和额吉无助的眼神,段发秀深切感受到了群众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急切需求。在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过程中,他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精准洞察到高原地区存在的一系列就医难点:流程繁琐耗时、重复检查增加患者负担、药价偏高、特殊群体医疗保障不足、慢性病及老年康养服务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这些民生痛点,既是他履职尽责的关键着力点,更是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为了切实提升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幸感和安全感,段发秀带领德令哈长江医院主动担当,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推出一系列惠民利民举措,奋力谱写高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崭新篇章。段发秀深入贯彻“互联网+医疗健康”战略,以数字化助力医疗服务升级。医院推行诊间支付、床旁结算等智慧结算模式,大幅缩短患者的结算时间。一位常来复诊的大爷感慨:“以前结算要排很久的队,现在在床边就能完成,太方便了。”这一模式将患者平均结算时间缩短超过85%,真正做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他整合预约诊疗、智慧医院等医疗服务环节,打破信息壁垒,构建“一站式”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务体系,促进医疗资源的高效配置。医院还建立诊后跟踪服务体系,推动医疗服务从单纯的“疾病治疗”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转变。拓展互联网医院服务场景后,一位偏远牧区的患者通过线上复诊,医生及时调整了用药方案,还享受到送药到家服务,解决了就医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让智慧医疗的成果真正惠及高原群众。

作为人大代表,段发秀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方位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医院严格落实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政策,设立惠民平价药房,对慢性病常用药品实行“平进平出”。一位长期患有高血压的大叔,自从平价药房设立后,药费负担大幅减轻,逢人便称赞党的政策好。医院积极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年均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超200万元。设立“长江爱心基金”后,众多特殊群体如孤寡老人李大爷、残障人士小王等得到了切实帮助。李大爷无儿无女,生病住院的费用全靠基金减免,他常感动落泪:“是医院和基金给了我活下去的希望。”医院还常态化开展“健康乡村行”活动,建立24小时急救绿色通道与陪诊服务,确保急危重症患者能得到及时救治,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

立足德令哈独特的高原生态资源优势,段发秀主动融入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大局,积极推动高原特色康养产业发展。以人大代表身份提交发展高原特色康养产业、深化医养结合的议案后,他带领团队整合医疗、康复、养老资源,全力构建高原康养新格局。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康复医学科,组建多学科专业团队,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为慢性病患者和术后群体提供精准诊疗与康复服务。一位术后的老太太在医院的精心照料下恢复良好,笑着说:“在这里就像在家里一样温暖。”医院创新打造“高原+养老、医疗、文旅”等多业态融合的特色康养体系,释放高原生态资源的健康价值。建设医养结合医院,构建“医、养、康、护”一体化服务闭环,配备专业团队,引入智能系统,结合中医养生、心理疏导等特色服务,为失能及慢性病老人提供全方位健康保障,切实提升高原老年群体的生活品质。

使命如磐,重任在肩。段发秀始终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准则,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全力打造高原特色医疗健康服务品牌,为推进健康青海建设、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贡献全部力量,以实干实绩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