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玛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国庆向记者介绍情况
文/图 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祝嘉忆
班玛,藏语意为“莲花”。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处青川两省交界,是青海省的“东南大门”,有“三色班玛”的美称。“开展专题调研,做好参谋助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8月3日,班玛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国庆对采访团记者如是说。
从班玛县城出发,沿着227国道驱车30多公里,抵达了亚尔堂乡。在这里,记者见到了亚尔堂乡人大主席卓玛,“乡里缺老师,孩子们好几门课都没有老师教,发现这一情况后,我们就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卓玛告诉记者。
卓玛简单介绍了相关情况,他们今年先后5次组织人大代表视察各村、各站所等。在与学校教师座谈时,了解到学校食堂未供水,微机室、食堂电路未接通,亚尔堂乡人大主席团当即向亚尔堂乡党委政府建议,解决了学校微机室的电路问题,食堂接通了水电。“能解决的我们会协调解决的,还有些问题我们向上级提出意见建议。”卓玛说。
亚尔堂乡是第一个就师资短缺情况提出建议的乡,在班玛县这是普遍现象。条件艰苦,没有人愿意留下,加之教师得不到培训和深造提高的机会,教学理念和手段跟不上教改的步伐,边缘化现象较为严重。长此以往,学校的教学质量不仅无法得到提高,甚至难以保证。
“近年来,我们始终紧盯县委关注的问题,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调研,组织各级代表深入各乡镇、各部门开展了教师队伍建设、综治维稳工作、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脱贫后续产业发展等问题专项调研,并形成专项报告报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县委科学决策、县政府有力实施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国庆说。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班玛县人大常委会当即开展了专题调研。他们发现班玛县共有中小学校15所,编制269个,现占编制人数256个。中小学教师存在结构性缺口,部分学校教师任教数门课程,且学校无专职后勤管理人员,只能由教师兼任,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班玛县人大常委会当即建议,并形成调研报告。认为需不断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尝试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确保广大教师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跟得上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并建立健全师德档案,师德师风建设监督、奖惩方案和考核制度,扎实有效开展师德师风建设。
另外,通过特岗教师或公开招聘紧缺专业性学科教师。同时,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重点培训紧缺专业性学科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将只教授一门学科教师变为“兼专任”两门或以上学科教师,确保按国家规定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此外,加快乡镇教师流动性,通过学区间、城乡学校间开展教研活动,根据《“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方案》选派县域内教师到薄弱学校开展为期一个学年的支教活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如今,班玛县形成了把群众的呼声带上来,把群众的意见建议反映上来,把群众的困难梳理出来,人大干部下去有话说,上来有事干的良好局面。”卓玛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