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柔草原上的“领头羊”
记州、县、人大代表、祁连县阿柔乡草大坂村党支部书记 海明
海明,男,藏族,1977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现任祁连县阿柔乡草大坂村党支部书记,也是海北藏族自治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祁连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9年至今先后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个人、全省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志愿者、全省“青年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全州优秀共产党员、高原现代生态畜牧示范点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参加阿柔乡人大代表述职活动
在阿柔草原,只要提起海明的名字,群众都会竖起大拇指,因为群众心里由衷地感激这个带领他们脱贫致富的“领头羊”,正是有了海明这样一心为群众,忘我工作的牧区好代表,使得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
基层党政工作的先锋
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党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团结,在处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为了坚持团结是一切工作的关键,他坚持以大局为重,做到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把团结作为凝聚力量的前提,坚信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政绩,日常生活工作中尽力维护班子团结,遇到事情都会征求支委委员以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不搞一言堂或个人说了算,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从扶贫帮困、调解纠纷、谋划发展、带领群众发展生产,事事亲力亲为,以身作则,他团结和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全村的党员干部,支持驻村队员和联点贫困户的帮扶责任人落实帮扶措施,一同开展牧业生产、人居环境提升、基层党建、贫困户危房改造、产业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各项工作,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赢得了全村党员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现在的村“两委”班子呈现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群众中树起了新形象,为搞好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自担任村干部以来,海明同志始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始终以党性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在各项工作上严格落实,不打折扣,多少年如一日,始终心系群众,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你要是有事找他,总有人会告诉你,他不是在家搞畜牧业建设、就是在村委召集会议、研究部署工作业务;不是在与商家谈交易、就是走家串户,拜访了解和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不是在学校看望全村子女的生活学习情况,就是为解决邻里、家庭的各种纠纷而费尽口舌。
与村两委商讨村内相关事宜
针对牧区群众文化水平低下、沟通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海明同志首先以解放农牧民思想,提升农牧民整体素质为首要任务,狠抓精准扶贫教育脱贫事业,千方百计动员牧民群众送子女入学,支持学校筹集资金,想方设法解决在校贫困生的生活问题,使全村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都达到100%,带动了全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游牧民定居项目工程确定后,群众对集中定居,生产区和生活区相对分离的做法顾虑太多,又是他挑起了做群众思想的“重担”,走家串户讲解政策,但大多数群众仍然在“观望”中,不愿实施项目时,他首先申报了1处,将定居点选在了离草场15公里远的乡镇政府驻地附近,并主动向乡政府提出游牧民集中定居实行整村推进。仅2008年,他所在的草大板村实现集中定居73户。
随着州县集约化经营试点工作的全面启动,阿柔乡畜牧业集约化经营试点工作提上了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可是打破传统经营模式,重新整合畜牧业资源,牧户心里难以接受,心存顾虑。于是海明凭着一个村干部、党员的良好形象和他对党政工作的大力支持,率先开展了集约化试点经营,并于当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率先成立了草大板村畜牧业集约化经营协会,草大板村畜产品销售协会,率先推行支部+协会模式,草大板村被确定为全省生态畜牧业建设启动村,又是海明积极响应,通过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动员群众整合牛羊、草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了全乡的生态畜牧业建设进程,带动了更多的牧民群众走生态畜牧业建设的路子。
农牧民群众的贴心人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在阿柔草原的牧民,他对这片高原厚土有着深厚的感情,对生活在这片高原上的父老乡亲有着特殊的情谊。为使全村走上致富路,他走帐串户,争资金、跑项目,解决村里群众吃水难、行路难、照明难的问题,带领群众依靠党的富民政策,走科技兴牧、科技致富、产业化经营的畜牧业新路子,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现场调解农牧民草场矛盾纠纷
能让群众吃上水,解决出行难的问题是海明一直以来的愿望。草大板村由于地处浅山地区,水资源非常缺乏,冬春草场人畜饮水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能让村里的牧民能用上便利清洁的饮用水,海明多次与水利部门协调,修建了饮水管道,让群众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针对牧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市场信息掌握不及时,广大群众辛辛苦苦育肥的牛羊卖不出好价格的现实,海明与村委会其他成员认真研究后,与县乡有关部门和部分厂矿企业协调,修建了几十公里的乡村道路,并协调修建了移动通信塔,为牧民安装了有线电话,结束了全村无电话的历史,为全村的畜产品能够及时走出草原,走进市场奠定了基础。
村里的大事他操心,村社里的困难户、孤寡老人同样牵动着他的心。多年来,他通过团员青年联户、党员联户、干部联户等多种方式,出钱出力,帮助了很多困难群众,特别是早在1996年,他将草大板一社无儿无女的一位困难老人接到家里,像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了17年,直至老人去世。
农村经济发展的领路人
海明同志自担任村干部以来,致力于畜牧业增产,群众增收上。他深深地感受到,要想让群众真正的摆脱贫困,还得靠山吃山,从大力发展畜牧业上找门路。为此,海明同志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立足畜牧业产业优势,以“生态立村、牧业强村、文化兴村”为发展思路,团结带领全村牧民群众着力在羔羊经济发展上下功夫,实现了羔羊特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使全村经济收入逐年增长,牧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积极发挥人大代表的模范带头作用,向群众讲解学习党的各项富民政策,介绍别村或外地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分析本村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克服小富即安、固步自封的落后思想,把精力和心思用在发展生产、发家致富上。为了给牧民们增收致富创造良好的大环境,海明同志带领村两委成员积极争项目、跑资金、抓市场、找商家,加强草原基础设施建设,组织村民搞统一销售,使许多牧民尝到了实惠。在此基础上,海明带领草大板村进一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要求,加大对畜牧业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和投入,加快推进畜牧业集约化经营进程,促进了畜牧业增效、牧民增收。
“事虽小,但要勤,勤生效。”海明同志在一些小事上始终坚持做到亲力亲为,在游牧民定居点排水渠修建现场、公路沿线环境整治现场,你都可以看到海明同志忙碌的身影。由于海明同志对这些事都亲自出面,于是有人说他太傻、干部当得太累;有人为他指点“迷津”:“当村干部只要应付好乡政府的工作就行了,何必那么累干嘛,又不给你加工资”。面对这些,海明同志只是淡淡一笑,继续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
从海明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一心为民、努力实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基层优秀共产党员的新形象,也看到了草大板村牧民摆脱贫困,真正走向富裕的希望。当前,海明正在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以建设生态畜牧业村为目标,带领群众全力以赴发展生产、建设家园,为实现全村的小康生活而继续拼搏。
一直以来,他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信念,就始终抱定一个信念,那就是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走进了千家万户,坐在了群众的板凳上,想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干在了群众的需要处。时刻牢记人大代表的神圣使命,胸中有情怀,心中有大爱,始终和人民站在一起,认真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用心用情干好本职工作,赢得广大群众的赞誉和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