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欢迎您!N/A 返回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门户网站
监督动态

关于全州“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完成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州“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完成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2015年度州人大常委会监督计划,为本次会议审议全州“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完成情况做好准备,州人大常委会成立了由常委会托巴副主任任组长的专题调研组,专题调研工作由州人大财经委牵头,分别从州财政局、州发改委抽调了相关人员。调研组于417日—23日分别赴达日、久治、班玛、玛多、甘德、玛沁六县采取听取工作汇报、座谈、实地察看、走访、查阅有关资料等形式就各县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美丽城镇、美丽乡村、青甘川交界地区平安与振兴等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了《果洛州“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完成情况的调研报告》,现报告如下:

一、“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成效显著

州“十二五”规划中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是年均递增20%,五年目标完成投资149亿元。截至2014年,共完成投资 169亿元(2011年完成投资24亿元,2012年完成投资38亿元,2013年完成投资50亿元,2014年完成投资57亿元),年均增长36.97%

(一)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十二五”以来,州人民政府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硬软件环境为突破口,建成了一大批交通、能源、电力、通讯、农牧、水利、市政等事关长远发展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人畜安全饮水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电网覆盖面不断扩大,廉租房、公租房、游牧民定居房等保障性住房工程加快推进,有效改善了全州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基层保障能力;以大武为中心,以机场、高速路、国道、省道为主骨架,县乡村公路为支脉的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城镇供水管网得到了扩容改造,一些过城河道得到了重点治理,提高了城镇防汛抗洪能力;州府所在地大武镇和各县县城所在地市政建设得到加强,街道环境和街面风貌焕然一新。

项目基本概况:2014年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8753.76公里,境内通达国道256公里、省道1643公里、县道1658公里,四年农村公路新增里程1481.7公里,新建中小桥梁1525041延米,累计完成投资10.3亿元。新青川大通道果洛区间段高速公路及大武民用机场建设顺利推进;四年累计建成城镇道路、供热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休闲广场、城镇道路街面整治等基础施设项目127个,完成投资14.9亿元;玛尔挡水电站累计完成投资38.3亿元;黄河干流6座电站前期工作稳步推进;“金太阳示范工程”四年累计投资8亿元,建成独立光伏电站35座、总装机容量达1178千瓦;发放独立光伏电源系统18283套,容量5850千瓦。投资4.8亿元的格曲水电站建成发电。投资25.5亿的玛多、班玛、久治三县大电网工程已正在建设当中;四年累计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88个,完成投资18092万元,受益人口7.85万人;2014年全州光缆总长5520公里(皮长),电信业务总量16907.28万元,电话交换率容量13000门,固定电话用户0.7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7.18万户,建成移动基站383个,光纤入户达到 7900户;四年累计完成党政机关业务用房项目、公检法司基础设施项目、寺院基础设施项目等,共计10.2亿元。

(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十二五”以来州人民政府以努力构建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屏障为目标,组织实施了围栏休牧、封山育林、沙漠化治理、综合治理黑土滩退化草场、鼠虫害防治、人工种草等生态环境保护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地区周期性降水量增加,自然生态急剧退化的趋势有所缓解,初步建立起了良性循环的草地生态系统,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严格执行资源消耗和节能减排规划目标,各项指标均控制在省级下达目标以内。

项目基本概况: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共投入22.47亿元,沙漠化土地防治总投资2587万元,防治面积36.96万亩;封山育林总投资8362万元,封山育林面积147.34万亩,人工补植23.77万亩;黑土滩治理总投资16010万元,治理黑土滩160.1万亩;森林草原防火总投资1348万元;鼠害防治共投资6519万元,防治面积3719.2万亩,巩固面积1450.48万亩;重点沼泽湿地保护项目总投资3158万元,保护面积45.12万亩;建设养畜共实施5780户,总投资16936万元;小城镇建设和基础配套总投资14587.21万元;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总投资3491万元;四年累计完成退牧还草86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0.97平方公里、巩固退耕还林1.19万亩,总投资5.3亿元。实施中小流域治理和防洪工程6项,累计投资1.6亿元。

(三)美丽城镇、美丽乡村项目。美丽城镇、美丽乡村项目实施以来,州人民政府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充分彰显民族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对一些重点村镇实施了共建、新建和改扩建项目,使重点村镇的村容村貌、镇容镇貌和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进一步加强了重点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重点村镇功能,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

项目基本概况:2014年先期实施了吉迈镇和拉加镇“美丽城镇”建设项目共33项,总投资26695万元,其中美丽城镇省级专项资金12388万元,已完成6项,开工25项,累计完成投资1.17亿元,完成率44 %。完成“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任务12个村,总投资1.49亿元。

(四)平安与振兴工程。青甘川交界地区平安与振兴工程涉及班玛、久治、达日三县,涉及项目有教师周转房、街道环境整治、街道风貌改造、寺院综合服务站、流动警务车等,项目的实施为解决基层教师住房不足、街道环境风貌整治改造资金不足、切实强化寺院服务管理、进一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基层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项目基本概况:全州项目共计142项,总投资373.3亿元,其中20142016年规划实施项目55项,总投资120.5亿元;20172020年展望项目87项,总投资252.8亿元。2014年共安排我州三省交界振兴发展规划项目8项,总投资12425万元。截至目前,完成投资4795万元,完成总投资的38.5%2015年总投资4000万元的地方政府债券资金项目8项,目前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

(五)社会民生事业得到发展。“十二五”以来,州人民政府坚持民生优先,采取有效措施在完善就业、社会保障、扶贫、公共服务、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效果显著。基本养老保险超额完成;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一批批城镇保障房开工建设;农牧区保障及奖励性住房如期完成;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指标要求;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实现了全省平均水平目标;医疗卫生事业稳步提升,卫生基础设施水平再上新台阶,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项目基本概况:一是教育类项目四年累计完成223个,总投资 12.13亿元(中小学校舍安全、中小学标准化、薄弱学校改造、初中校舍改造、学前教育工程、教师周转房等项目);二是卫生类项目四年累计完成投资2.12亿元(州县级人民医院和藏医院、州县级卫生监督所、各级人民医院高压氧舱、乡镇卫生院改扩建、乡镇卫生院周转房、村级卫生室等项目);三是科技类项目共争取国家级、省州级科技项目16个,总投资1428万元;四是文体广电项目类完成总投资2亿多元,并实施了六县电影院、西新工程、中波台建设、村村通、户户通等工程,2014年底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6.5%98.2%五是四年累计完成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14763套,总投资82584万元(建安投资64371万元、基础配套建设投资18213万元),农村奖励性住房2720,总投资4624万元,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2330套,总投资9262万元,建设游牧民定居工程22562套,总投资109425.7万元六是社会保障服务类项目四年累计完成总投资1.43亿元,完成扶贫开发项目总投资3.8亿元,稳定脱贫人数累计达43294人,贫困牧民人均收入达2460.3元,较2010年提高了64.1%,年均增长13.27%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投资结构、项目规划不够合理。全社会投资的大部分仍集中于中心城镇及重点项目,投向乡镇及牧区的比例较小,致使城乡发展不均衡,与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不匹配;中心城镇基础设施规划立足长远不够,导致水、电、暖等配套基础设施改扩建,一些项目出现重复建设。

(二)项目建设配套资金筹措困难。所有投资项目基本都要求州县地方拿出配套资金,且比例较大。由于我州财政全靠国家补贴维持,资金十分拮据,拿不出资金匹配,加之下达的项目设资金不足等原因,一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只能整合变更,达不到投资效益。

(三)基础设施建设仍相对滞后。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等级公路比重小,通畅性差,通畅率不高高原生态旅游服务设施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仍相对滞后;玛多、久治、班玛三县用电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信息化程度低;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功能不完善,缺乏应有的运行、维护、管理人员和经费等,难以为城镇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有力可靠保障。

(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生态保护和建设体制机制尚不完善,草原鼠虫害面积仍然较大,黑土滩、沙化面积没有彻底遏制;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滞后,转型发展难度大,生态移民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以畜牧业为主的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基础性支柱作用非常薄弱;第二产业总体看普遍存在层次低、效益差、竞争能力弱等问题;第三产业以传统服务业为主,规模不大,水平不高,发展受制约因素多,新兴服务业基本为零。

(五)民生改善工作任务艰巨。城乡居民就业、养老、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与群众期望尚有很大差距;保障性住房项目至今未能实现有效入住,水、电、暖、环卫等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正常的生活需求;游牧民定居工程现房屋与现行房屋抗震标准不相符,新增户等未完全覆盖;贫困人数和贫困面仍然较大;就业渠道依然狭窄,矛盾依然突出;2008校安工程实施至今,仍存在CD级危房;教、科、文、卫等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和结构性短缺问题依然并存

三、意见建议

一是进一步深刻认识抓好项目建设是今后乃至更长时期推动全州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争取国家投资为主,市场融资和对口支援并重,不断加强协调督促工作;加强领导,配备骨干力量,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及时掌握国家政策导向和投资重点,充实项目储备;抓好重点项目施工建设,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及工程质量监理,完善招投标制和项目合同制,加快项目可行性研究,争取国家和省上给予更大的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好水电、光伏、风电、旅游、畜产品、中藏药材资源开发推介,营造浓厚的招商氛围,完善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民间投资参与果洛建设,发展支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增强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的后劲,保持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五年规划”监测评估机制,适时对“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在监测评估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准确定位、科学规划,立足长远、对接有序”的原则,通过聘请州内外专家团队,深入开展专项课题调研,召开不同层面的论证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等方式,集中各方力量科学、规范、合理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及生态、畜牧、交通、水利、电力、教育、卫生、科技等一批事关果洛长远发展的专项规划。为下一个五年规划顺利实施提供切实可行依据,为果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实现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筑牢坚实基础。

三是按照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果洛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内结对帮扶果洛州工作任务意见及果洛州“十二五”后三年(2013-2015年)重点建设项目表的通知》精神和要求,客观深入分析当前项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大项目工作力度,优化打基础、见成效、着长远的项目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与帮扶单位的沟通联系,积极主动寻求帮扶单位资金、人员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为“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四是进一步加大交通、能源、电力、通讯、农牧、水利、生态、市政等事关长远发展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重点围绕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健全服务设施、保证供电供水供暖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有效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提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能力,为地区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有力可靠保障;积极打造区域内特色旅游带建设,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层次招商、高水平经营”的总体要求,强化旅游大产业地位,充分发挥旅游项目对交通、商业、金融、保险、餐饮消费等相关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

五是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和建设体制机制,组织实施好三江源二期工程,继续加大草原鼠虫害、黑土滩、沙化草场等方面的治理力度,保护好可利用草场,确保畜牧业主导产业地位,使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继续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加大生态移民后续产业项目扶持力度,设立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基金,集中扶持发展具备相当规模和具有区域特色及发展潜力的后续产业,走出符合实际和移民需求的后续产业发展路子,增加生态移民收入,实现安居乐业;转型发展的同时加大二三产业项目扶持力度,提升二三产业的层次、效益和竞争力,注重三产发展,提高三产发展水平,探索发展新兴服务行业,为促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积极争取将区域内湿地、水资源等纳入国家生态补偿范围,建立健全草原、林地、湿地、水资源等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确保区域内生态系统稳定,共同建设天蓝、地绿、水净、山秀的美丽果洛。

六是进一步围绕城乡居民就业、养老、看病、住房等民生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小财政”办“大民生”目标;加大保障性住房水、电、暖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切实发挥项目效益;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投入,妥善解决游牧民定居工程后续问题和遗留问题;继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做到应保尽保,推进区域攻坚,通过精准扶贫、重点扶贫、造血扶贫等方式缩小贫困面,减少贫困人口,避免返贫;积极探索和寻求就业的新思路和新渠道,鼓励自主就业、自主创业、外出就业,加大牧区富余劳动力劳动技能培训,争取更多劳务输出;加大教育、卫生、文体广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学校C级危房加固力度,拆除D级危房;注重在职人员的专业技术培养,通过培养缓解专业性、结构性人员短缺等问题;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建立法制政府,创新社会管理,加大矛盾排查化解力度,及时化解因征地拆迁、违规先建等导致的社会矛盾;加大科技工作重视力度,注重科研工作,使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得到发挥,让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让科技发展带动产业发展,最终增加农牧民收入,突破新的收入增长点,增加经济总量。

七是进一步提高实施平安与振兴工程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继续贯彻落实好平安与振兴工程各项工作措施,进一步加强后续项目的前期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做到对上积极主动衔接,对下明确要求责任,争取后续项目尽快落地实施;通过平安与振兴工程,有效改善青甘川边界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维护好青甘川边界地区地方和谐稳定,增加牧民群众收入,力争实现青甘川边界地区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上篇新闻: 关于全州城镇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下篇新闻: 关于对全州司法行政工作的调研报告